以下文章来源于毒舌设计 ,作者sir
如果问起城市中
哪里超有市井气息
很多人给邦哥的答案
应该都是”菜市场“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
品种繁多的鸡鸭鱼肉
再加上砍价的大叔大妈
组成了一段都市烟火交响曲
近几年突然有股改造的妖风
席卷了各大城市的菜市场
他们被“整”的更具时尚气息
“时尚”和“菜市场”
感觉这两个词八竿子打不着啊
但甲方爸爸告诉设计师:
“没有什么是设计做不到的”
抛弃“脏乱差”
简洁明快的菜市场渐起
菜市场的“整容”风波
起初是受到日本风格的影响
各个都带着“口尼基瓦”的感觉
台湾士东菜场
首个“吃螃蟹”的
要算台湾的士东菜场了
17年前集合了35位设计师
力求把这里改造的
更简洁、更方便
原本喧闹的环境不见了
这里瞬间变成一个个格子铺
整齐到让人无法觉得这里是菜场
草山蔬菜花花绿绿的招牌
被替换成简单的白底黑字
乱七八糟的塑料菜篮
也被统一的木质篮替代
阿美海鲜饱和度超高的
蓝底招牌也被遗弃
木质标签加上布帘
整的像个日本寿司店
还这家名叫古早味的店铺
也被大改了模样
大块蓝色布料的应用
让这里更有“古早味”
当时许多网友看到
这改造前后的对比
纷纷喊着想进去拍个照、打个卡
士东市场就这么爆红起来
几乎成了成功的范本
上海蒙西菜场
无独有偶的是
位于魔都的蒙西菜场
也被改造成了日式风格
还带有一些大师隈研吾内味
原本的大白墙外立面
被笼上了一层竹条罩子
围栏也变成弯曲的竹篱
内部的摊位也是竹编风格
还设计了很多挡板
把能遮的都给你遮住
避免显得脏乱差
一模一样的招牌设计
也让市场内部看起来风格统一
河南胜利菜场
这个位于河南的网红菜场
从建成开始也是话题不断
看这透明玻璃的外立面
配合上金属质感的支撑架
乍一看以为这是个展览馆
走进去一排排的摊位
由木质材料围起也还挺敞亮
这样简洁明快的菜场
看起来是档次是上去了
只是里面的菜也透露着一股
我买不起的样子了
网红妖风开始盛行
这些案例火起来后
菜场的改造风
算是彻底吹起来了
菜场的老板们对成功学
背的可算是滚瓜烂熟
不仅要复制别人的”成功“
还要加上自己的风格
什么马赛克、性冷淡、朋克风都往上整
真是闪瞎了邦哥的眼
“马赛克”菜场
首先说说这个
让密恐患者邦哥抓狂的
位于魔都的菜场
设计师的想法是
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
代表不同的功能区
只是这实现起来
真的令人眼花
真怕那些进去买菜的爷爷奶奶们
都要被炫的打着转出来
“性冷淡”风格菜场
如果刚才的马赛克令你刺目的话
那邦哥再带你降降温
这家“性冷淡”风格的菜场
真让人失去逛它的欲望了
每个摊位的招牌
都采用简洁的底色和图案
一点特色都没有不说
找摊位也变成了难事
还有这排装饰墙
据说是设计师为了表达
城市与乡野的结合
说实话,邦哥在这只get到了四个字
「莫名其妙」
魔幻三源里菜场
看到北京的三源里菜场后
我要对上述的两家道个歉
对不起,没想到还有比你们更疯的
其实三源里菜市场在改造前
就挺干净,挺整洁了
你看着一排排的摊贩
虽然稍显拥挤
但还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这改造后荧光绿的招牌
我的个老天鹅啊
浓郁的朋克味充满着整个菜场
入口的门帘也是花里胡哨的
看这老大爷一脸懵逼的样
以为进了90年代的迪厅
邦哥看网上的采访
很多年轻人表示特别喜欢
???????
我已经不是年轻人了么
这是要在辣眼睛的幼儿园
留多少级才能培养出的特殊品味啊
改造还是要贴合生活
看到了这些菜场的改造
邦哥不禁有些唏嘘
还记得小时候我很期待的事
就是我妈接我放学时
一起逛菜市场了
由于经常去和摊主们都很熟悉
每次饥肠辘辘的我
都能东混片酱牛肉
西混点咸菜垫个肚子
回去边做作业边等我妈做饭
虽然当时菜场环境
确实有些脏乱差
但那种充满平凡的市井气息
是这些“爆改”后的菜场所缺少的
这些菜市场被”整容“后
说实在的确实吸睛了很多
众人前来打卡刷爆朋友圈
但菜贩的生意变好了么?
并没有!
菜市场改造成网红风格后
生意惨淡的现状
数见不鲜
网红的设计虽吸引到
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但他们并不是来这里买菜的啊
要说为什么?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那些打完卡拍完照的年轻人
平常比较常做的应该是
躺沙发上点外卖啊
这些网红的设计
除了让菜场的老板们
能理直气壮提高摊位出租费外
没有任何别的好处
摊主们在此做生意
也不得已用提高菜价来应对
菜场的目标受众
是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辈人
他们去菜场图的就是个实惠价
以前的菜场虽然环境较差
但至少物美价廉
而现在过度的包装
和没有意义的风格
使得菜价翻了几倍
菜市场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
生意惨淡也是可以预见的
那些还在想”爆改“菜场的老板们
醒醒吧,当网红和赚钱不兼得!
我们还是更喜欢他
朴实无华且充满烟火气的样子
因为,这才是生活啊!
看完以后你对菜市场有什么感觉呢!你对所在居住地菜市场能构 画出以上描述出菜市场画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