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对闽南人而言,“公”的尊称饱含敬意。在福建第二大海岛县东山,“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成为这里独一无二的习俗。这位被当地百姓尊称为“谷公”的人,就是当地曾经的县委书记谷文昌。这一称呼的背后,体现的是谷文昌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是什么让谷文昌至今为世敬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写道,“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再次强调,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字字千钧,意味深长,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做人、为政的人间正道。
谷文昌(前排右一)与当地群众在荒山石滩造林
树牢正确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为什么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人们就会不由想起“四有书记”谷文昌;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人们就会不禁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人们就会不觉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说到底,牢记初心务实功、矢志为民办实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党员干部要始终锚定这个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断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拼版照片:左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内的焦裕禄雕塑;右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内的谷文昌雕塑
树牢正确政绩观,离不开“实干”两个字。实干才能出实绩。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优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底色。今年8月,一则山东“博士选调生2年期满离任,村民含泪夹道送别”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无独有偶,去年7月,四川一名驻村书记任期满离开时,村民送“百衲衣”、写“挽留信”,雨中含泪送别。有网民梳理发现,探索经济作物种植、安装太阳能路灯、帮助学生完成教育等一件件实事,得到了群众的称赞。有网民评论,“把申论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面试放在人民群众中,只有真正到了基层,才知道这句话有多难。”事实证明,唯有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干在实处、落在细处、力求实效,才能真正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树牢正确政绩观,还要正确看待“显绩”和“潜绩”。我们党的事业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推进的,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中完成的。领导干部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要避免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急的是一时之功,图的是一己之利。一名真正的党员干部追求的是“造福一方”,而非“造势一时”。事实上,“显绩”与“潜绩”双方并不是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只有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切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强化“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担当意识,锤炼好作风,争做实干家,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